
一個人之所以會與別人處得不好,要不理念不合,要不就行為舉止不符合大眾習慣。這其中其實是蠻錯綜複雜的問題,不過簡單用一個字形容的話就是:別人覺得你很「怪」…我想這就足以解釋一切。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一定都會在某個團體中,遇到所謂的「怪人」,比如同學、同事、客戶。
會這麼覺得單純只是因為在你眼中,他的行為舉止,跟你平常的樣子差很大。但搞不好別人也覺得你很怪也不一定。
撇除因為一些外表長相或者先天的身體殘缺被人排擠,一兩個人覺得你很怪倒也還好嘛!整個班級都排擠你,你可能說是例外,但如果從小學到大學,甚至出了社會都一直被貼上標籤,那真的就要好好反省一下了。
這邊整理了幾個會影響孩子人際關係與就業工作的三個因素,分別是:
- 尊重別人
- 自律與責任感
- 同理心
一、尊重別人

我覺得,要讓學齡前甚至更大一點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們了解「尊重別人」的觀念,或許對他們來說,太過於抽象。要讓孩子們精確的理解怎樣的「程度」才叫作尊重,或許沒那麼簡單。不過家長們還是能利用一些方式教導孩子,並從中練習如何確立此認知。
為什麼尊重別人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有利建立「人際關係及情感智商」
尊重別人為什麼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呢?孩子學會尊重別人,會更容易交到朋友,也會在衝突中找到和平解決的辦法。這不但攸關孩子未來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外,也能有效提升情感智商。當你學會尊重別人時,你會開始體會到別人的感受,並學會同理心。這種情感上的成長有助於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好處理複雜的情感問題,並建立深厚而持久的關係。
有利培養責任感和道德感
親愛的爸媽們,你們是不是每次帶著孩子去公園玩時,公園裏永遠都有一種人,就是喜歡從溜滑梯下面往上爬的孩子,遇到這樣的孩子身為家長的應該都很想大翻白眼吧!
但是如果孩子能思考前因後果,「我這樣做會害別人撞到受傷」。是不是也能建立一個正確的觀念,更加深正確的道德行為。
會尊重別人的孩子,當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別人時,會更加同理別人可能會感到不開心,進而聯想到自己的行為不對,應該要停止。這不僅有利於責任感的培養,也能幫助孩子建立道德觀。體現在孩子對待他人的方式上,也會反映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中。當他下次去公園玩時,心中的道德感會促使他做出正確的行為。
有利增強自我價值感
尊重別人其實也能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當你懂得尊重別人並獲得別人的肯定與鼓勵時,你會感到自己的行為是有意義的,從而增強自信心。這種自信不僅有助於孩子的社交能力的發展,也能更加自我肯定,提升自我價值感。
有哪些實用的方法可以教導孩子尊重別人?
橫行霸道vs軟弱無能
我們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但是又不希望我們的孩子太軟弱,將來在現今社會上吃虧。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通過以下方法,可以教導孩子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保護自己,找到平衡。
1. 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裏。從父母與周遭人士的互動中,他也悄悄的在複製貼上,這也是為什麼通常可以從孩子身上觀察到家長生活習慣如何?孩子罵髒的髒話,通常也是從家長口中學到的。
2. 教導自我保護
向孩子解釋什麼是自我保護,包括如何辨認危險、保持安全、說「不」等技巧。這不是軟弱,而是保護自己的一種重要方式。
3. 教導適當的溝通和表達方式
教導孩子如何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和需求,包括在面對不尊重或不公平對待時,能夠用堅定而禮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立場。
4. 鼓勵解決衝突的方法
教導孩子適當的解決衝突方式,包括溝通、妥協和求助,讓他們知道如何在需要時保護自己,同時保持和平解決問題的態度。
5. 加強社交技能
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技能,包括有效溝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立場等,這些技能可以幫助他們在社會上更好地適應和互動。
6. 訓練自主性和獨立性
讓孩子有機會做出自己的決定,學會自主和獨立,這樣他們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處境,不會輕易受到他人的影響。
7. 身體保護教育
教導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安全,包括避免陌生人接觸、知道如何求助等常識和技巧。
8. 身心平衡
幫助孩子保持身心平衡,學會管理情緒和壓力,這樣他們可以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和困難。
二、自律和責任感

“沒有自律的天才,就像沒有舵的船。”
“只有承擔責任,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自律與責任感的重要性
你敢想像你的孩子「失去自律與責任感」的模樣嗎?
你能想像你的孩子上大學了,卻還是每個禮拜把一週內的換洗衣服帶回家丟給媽媽洗嗎?
你能想像你的孩子成年了,卻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財務和預算嗎?
你能想像你的孩子步入社會,不知道如何安排工作和生活的優先順序嗎?
你能想像你的孩子長大成家立業在家庭中,卻不知道如何承擔家庭的責任和分工嗎?
你能想像你的孩子在學校,總是忘記交作業或者遲到嗎?
你敢想像你的孩子在社交場合,無法管理自己的言行舉止嗎?
你敢想像你的孩子在家庭中,卻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的衛生和環境整潔嗎?
你能想像你的孩子在朋友圈中,卻總是缺乏信用和守信用嗎?
你能想像你的孩子在人際關係中,不知道什麼話可以說什麼話不該說嗎?
你敢想像你的孩子成年後,卻總是依賴別人照顧和幫助嗎?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自律和責任感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品德,對他們的未來發展和成功具有深遠的影響。
自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觀念,它不僅影響孩子的學業成就和個人發展,還對他們的未來職業和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縱使是個天才,有多麼過人的天賦,只要失去了自律,最後一定也會被追上,「終將成為平庸」。
而責任感則是能夠激發孩子自律的品質。懂得承擔責任的孩子更傾向於規劃和管理自己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進而取得更好的成就。
當一個人能夠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包括學業、工作、家庭、社會等方面的責任,他就能夠建立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自信心,進而不斷挑戰自我、突破自我,實現更高的目標和夢想。
因此自律與責任感可說是相輔相成,相生相伴啊。以下是整理了5個自律和責任感對孩子的重要性:

小故事:Kyrie Irving 的自律成就非凡

Kyrie Irving 是NBA的明星球員,以其精湛的球技和出色的控球能力聞名於世。然而,他的成功並非僅僅來自於天賦,更多的是源自於他從小養成的自律習慣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當Kyrie還是個小男孩時,他的父親Drederick每天早上5點就帶他去籃球場訓練,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
而且Kyrie的爸爸還會在籃球外面套上一層塑膠套,藉此來增加運球的困難度,正因如此Kyrie的運球手感才能如此精湛。
另外,Kyrie小時候打籃球的籃框,居然是一片缺了角的籃板,這也讓Kyrie養成了日後能夠在各種刁鑽的角度出手得分。
這種自律的訓練習慣幫助他在青少年時期就展現出驚人的天賦和技能。他的成功經驗,我覺得很適合拿來當教科書,讓孩子更加了解好的自律習慣與承擔責任的好處,還有對未來產生的影響。
三、同理心

現今很多父母親都會帶孩子參與社區公益活動,發放麵包給予街友遊民們。
以前我的想法覺得孩子還小,應該不懂吧?也許也擔心孩子會不會因為自己能「施惠於他人」而進而覺得這些遊民很低賤,養成傲嬌的個性。又或者會覺得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一定是他們不努力,才會有今天如此的下場。
但是在自己有了小孩之後,我改觀了。
培養孩子最強大有效的方法其實就是:「父母的身教!!!」。如果我也這樣說給孩子們聽,我想我的孩子一定也會被我教養成一個歧視且不懂得同理別人的孩子。將來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怎麼懂得與別人的相處之道。
想想看,孩子從出生來這世界,到會爬會走會跳,慢慢地開始會喃喃自語,模仿大人說話和發音。再大一點後開始會模仿大人講手機啊、蹲馬桶上廁所、洗手刷牙的。再大一點上幼兒園後,有些孩子去了學校回來會學到一些不好聽的口頭禪,比如說:「屁啦」、「不要在那邊給我XX的」,甚至有的直接罵起了髒話成自然了⋯⋯
大人們的行為舉止,就是孩子們的模仿對象,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孩子的人格特質。因此,培養孩子同理心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們的身教。
前陣子不是有某網紅的孩子,在直播中不也是出言不遜,說自己成績那麼好怎麼可能是特教班?還講了一些歧視特教班的言語。這也凸顯了一個嚴重的家庭問題,也是現今很多家庭存在的問題。就是認為:學業成績大於品德教養。
父母們會因為孩子考試考了90幾分說他是學霸,卻不認為孩子輕浮的說自己那麼聰明怎麼可能是特教班的言語有什麼奇怪的地方。
不覺得是很妙嗎?我想我們應該重新思考一下,哪些才是真正攸關孩子一生的素養。
如何引導孩子培養同理心?
在教育孩子理解「同理心」方面,老蘇老師的文章中具體的提到可以透過以下步驟來進行:
1、覺察自我情緒:讓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說一說自己此刻的情緒由來,慢慢讓掌管理性的前額葉開始運作。2、同理他人情緒:觀察他人的情緒,說一說他人正處於何種情緒之中。
3、同理他人認知:例如:當孩子看到街上的遊民時,他往往會覺得「他很可憐」。但我們進一步追問「他在想什麼」時,孩子可能會說出「他現在覺得很冷、很餓,希望有飯吃」的想法。這就是從同理他人的情緒,再進一步擴大到同理他人的認知。
4、同理他人需求:因此,若我們再繼續追問「那他現在需要什麼」時,孩子可能會歸納出「他希望路人不要用鄙夷的眼神看他」以及「他希望經過的好心人能帶給他一些吃的」…… 這類的思考結論。
5、化為具體行動:在前面所舉的遊民話題中,孩子若能起而行給予一些幫助,例如資助零錢、飲用水、保暖衣物等,孩子的心性就會更加柔軟與善良。
(引用自:2021/3/17,《同理心怎麼教?老蘇老師:5步驟 開啟孩子的同理心訓練》,作者by 大元國小老師 – 蘇明進)
看完了老蘇老師的建議步驟,自己也有下去嘗試一下這個方式。我覺得方法不但有條有理,而且對孩子而言也是容易觀察理解,最後內化到行為的一條龍步驟。
像是我女兒前陣子跟小姪子一起看電視,然後我女兒一直巴著遙控點選著youtube自己想看的內容,主導著電視節目的主控權。
姪子在旁邊一直說要看什麼什麼,我女兒四兩撥千斤、打太極,就是不給他看想看的。兩個開始有一點小口角,在那邊森77。
我在一旁緊張的我,趕緊說了一些話。我說:「妹妹妳是不是害怕哥哥看了就輪不到妳看,所以感到緊張,不給哥哥看。」
接著話鋒一轉指著哥哥說:「妳看旁邊哥哥是不是在生氣了。」
接著試著描述出他人的認知:「哥哥等了很久,也很想要看那個瑪利歐的影片啊,剛剛也乖乖看了妳選的影片20分鐘了,難怪會不開心啊。」
透過這樣一步一步的引導孩子們練習聯想同理別人,我覺得很棒。
最後孩子也願意把電視分給哥哥看,真的也是替她感到欣慰。孩子也能突破自己內心盲點,有所進步。
結語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3個對於孩子成長,影響深遠的重要素養,分別是「尊重別人、自律與責任感、同理心」,每個都是缺一不可的重要基石,而且相互依存。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穫。
請支持勇伯-留言/分享/閱讀其他文章
我們非常希望聽到您的聲音!請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對這篇文章的看法或經驗。您的回應對我們非常重要!
您的孩子了具備幾個重要素養?您在這方面有什麼成功的經驗或挑戰?請在下方留言,與我們分享您的故事!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您可能也會對以下內容感興趣: